江铃汽车大跌原因_江铃汽车大跌原因分析

       对于江铃汽车大跌原因的话题,我可以从不同的角度进行分析和讨论,并提供相关的资讯和建议。

1.�����������ԭ��

2.疫情过后,江西人的王牌汽车企业倒下了!

3.上汽/吉利/广汽利润均暴跌,比亚迪却逆势大涨

4.引进雷诺后,江铃集团新能源却后继无力

5.江铃汽车股票为什么可以涨百分之11

6.吉利/长城/北汽净利下滑,江铃/比亚迪却大涨,为啥?

江铃汽车大跌原因_江铃汽车大跌原因分析

�����������ԭ��

       伴随着疫情形势的严峻,汽车市场的发展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影响,近半年稍有回暖的汽车市场将再次面临下滑。在已经过去的一月份中,受春节因素和肺炎疫情因素双重影响,车源量出现大幅下挫,下滑程度超六成。

       根据数据显示,今年1月线上车源量从2019年12月的80万辆锐减至2020年1月的28.6万辆,环比下滑64.4%,同比下滑47.1%,而经销商库存预警指数也是高达62.7%,仅次于2019年最高2月份指数63.6%。近日,部分车企也公布了一月份销售数据,让我们一同来看看。

       2019年热度持续增长的日系车也难逃疫情影响带来的销量下滑。在全球年销量取得连续四年增长的丰田,中国市场1月份销量为14.53万辆,同比下滑1.2%,在国内市场来说已经算是很不错了,而疫情更为严重的二月,不知道丰田会有怎样的销量表现,不过下滑肯定是板上钉钉的事了。

       日系三剑客之一的日产就没有那么好过了。近日,日产汽车中国区公布了1月销量,在春节和疫情的影响下,日产1月份共售出新车11.81万辆,同比下滑幅度达到了11.8%。具体到品牌和车型来看,东风日产1月销量为?92,158?台,同比下降8.1%,天籁销量为?8821辆,同比增长44%,轩逸1月销量3.99万辆,仍然是日产最大的销量支柱。此外,东风启辰1月销量0.9万辆,东风英菲尼迪1月销量3103辆,同比获得4.3%的增长。

       马自达也公布了其一月份销售成绩,数据显示,马自达1月在华销售新车2.09万辆,相比去年同期也有着8.23个百分点的下滑。两家合资车企中,一汽马自达表现不错,1月销量为7539辆,同比增长达到了7.45%,阿特兹与CX-4都有着不错的市场表现。反观长安马自达,虽然1月份销量达到了更多的13424辆,但同比却有着15.19%的下滑,除昂克赛拉销量破万,其余车型表现都比较一般。

       自主品牌1月份的销量表现可谓有人欢喜有人愁,即使在春节假期和疫情的影响下,一汽奔腾依然实现了逆势上扬,1月,一汽奔腾销量为1.38万辆,相比去年1月份的八千多辆,同比增长达到了惊人的60.4%,增幅可谓相当生猛。继2019年完成11.4万辆的销量后,奔腾更是将2020年的销售目标提升到了20万辆。不过,随着疫情影响持续,这一目标能否完成值得期待。

       相比于专注乘用车的自主品牌,江铃汽车旗下品牌众多,产品类型覆盖SUV、皮卡、轻卡、重卡、轻客等多个领域,因此整体销量也容易受到波动。根据江铃汽车披露的2020年1月产销情况公告显示,2020年1月,江铃汽车整车销量为1.48万辆,同比增长5.56%。细化来看,福特品牌SUV、江铃品牌卡车、江铃品牌轻型客车以及重卡销量均出现同比增长,福特品牌商用车以及江铃品牌皮卡销量同比有一定程度的下滑。经过产品结构调整之后的江铃,虽然1月份势头强劲,但产品研发、渠道打通等问题仍然摆在江铃面前。

       蔚来汽车于近日完成了1个亿的融资,2月10日,蔚来汽车也向外界公布了1月份的销量。受春节假期和疫情影响,今年1月仅16个有效交付日,蔚来品牌整体交付量1598辆,同比下滑11.47%,两款在售车型,其中蔚来ES6交付1493辆,蔚来ES8交付105辆。对于传统车企,疫情的影响可能只在一时,但对于水深火热的造车新势力来说,造成的打击恐怕造成更严重的打击。

       比亚迪于近日发布了1月销量快报,数据显示,比亚迪1月总销量25173辆,同比下降42.68%。新能源汽车销量是造成下降的主要因素,1月新能源汽车销量7133辆,同比下降75.12%,其中纯电动销量5144辆,同比下降68.28%,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销量1876辆,同比下降84.08%。新能源市场销量不佳,补贴退坡是主要因素,特斯拉国产Model?3入市也导致市场竞争更加激烈。此外,燃油车方面,1月销量18040辆,同比增长18.28%,其中,SUV销量12254辆,同比增长达到了108.08%,一定程度稳住了品牌整体的下滑趋势。

       随着补贴大幅退坡,北汽新能源受到的影响似乎更大。今年1月,北汽新能源销量为2006辆,同比下滑55.54%,环比下跌更是达到了94.52%,随着产品优势减弱,北汽新能源或许该思考如何给提升品牌和产品竞争力了。

       相比于自主品牌,合资及豪华品牌受到的影响相对较小。而在豪华品牌方面,已知沃尔沃公布了1月销量成绩。沃尔沃汽车2020年1月在全球范围内共售出45,752辆新车,同比下滑9.7%,其在中国地区1月份销量为10015辆,同比下滑幅度为16.2%。

       春节假期在前,1月份本应成为2020年汽车销量的低谷。加上新冠疫情的到来,1月份的汽车市场就已经受到了不小的冲击。而伴随着疫情的持续发酵,从生产到销售,2月份的汽车市场将面临更加严峻的挑战。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疫情过后,江西人的王牌汽车企业倒下了!

        [懂车帝原创 行业] 2020年虽然全球 汽车 产业受到疫情的冲击,但对于江铃 汽车 来说,上半年的发展却可以用势如破竹来形容。日前,江铃 汽车 发布了半年度报告,显示其净利润约为2.08亿元 ,同比猛增252.98% ,与此前其公布的业绩预期相符。

        具体来看,2020年上半年,江铃 汽车 营收约为140.73亿元同比增长2.56%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达到2.08亿元,同比增长252.98%,去年同期,其净利润仅为0.58亿元。

        江铃 汽车 表示,在营收基本与去年持平的情况下,能够使净利润实现较快增长,主要原因为:一、销量提升及销售结构改善;二、持续推动降本增效、严控费用支出

        “公司致力于提升产品质量、推动新产品研发、控制运营成本、提升生产效率,同时推出一系列销售策略积 极应对市场风险,上半年实现整车销售141,193辆,同比上升3.33% 。”

        江铃 汽车 销售公司副总经理赵芳成对懂车帝透露,公司在上半年推行了一系列降本增效的促进项目,“我们之前把所有的公司内部的流程进行了简化,几乎节省了一半的以往比较复杂的各类审批流程,这是对效率的提升。另外我们进行了成本控制,就是我们所谓的211工程,公司对各类成本进行了大幅度的缩减,对我们公司经营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2020年开始后,江铃 汽车 开始持续回暖,半年时间将销量由负转正。对此,江铃 汽车 表示,2019年开始调整结构,确定“成为轻型商用车的行业领导者和福特高性价比产品的提供者”全新战略,为2020年的恢复奠定了基础。

        在刚刚过去的7月份,江铃 汽车 销量为20,009辆,同比增长17.44%;1-7月,江铃 汽车 销量为161,202辆,同比增长4.89%,已经将全年增速扭转为正增长。

        展望未来,江铃 汽车 表示:公司将聚焦轻型商用车,加速重卡市场的开拓和培育,增强公司在商用车领域的影响力,还将以SUV作为支撑,最大化发挥自身优势,充分利用股东资源,实现可持续盈利。

上汽/吉利/广汽利润均暴跌,比亚迪却逆势大涨

       3月15日,有消息称江铃控股有限公司即日起全面停工停产,并且对停工停产期间所有员工的薪资进行下调。其中执行副总裁及以上下调40%,其余员工均下调30%。随后从一份文件上注意到,对于另行发放的相应补贴也进行了调整:对于未提供正常劳动的员工以及副总裁以上高层,取消补贴;提供正常劳动的中高层领导以及普通员工根据职位不同进行10%-20%比例的补贴发放。据上述文件显示,以上措施从3月15日起开始执行,至公司正常恢复生产经营止。

       日前,江铃控股有限公司内部下发一份“关于停工停产期间员工收入调整的通知”,该公司经总裁办公会审议通过,决定对停工停产期间所有员工收入进行调整,同舟共济共渡难关。该措施自3月13日起开始执行,至公司正常恢复生产经营为止。从获得的内部文件来看,除了下调员工薪资(基本工资+业绩奖),对于另行发放的相应补贴也进行了调整:对于未提供正常劳动的员工以及副总裁以上高层,取消补贴;提供正常劳动的中高层领导以及普通员工根据职位不同进行10%-20%比例的补贴发放。此外,江铃控股对于停工停产期间提供正常劳动的员工额外发放一定比例的收入补贴,同时取消未至公司上班的员工津贴。在通知批示一栏,为江铃控股有限公司总裁陆泽勇。

       受当前疫情影响,调资降薪可能屡见不鲜。随着疫情慢慢过去,消费市场正逐步回归正轨,对于生产端的需求也正慢慢加大。在大部分车企逐步恢复生产的情况下,江铃控股却宣布停工停产,着实有些耐人寻味。也许有人会说是市场大环境所导致,但归根结底其实还是经营不善问题。

       从2018年开始,国内车市从增量市场转向存量市场,各品牌之间的竞争也变得更加剧烈。对于一些体量较小的车企来说,无疑就是“灭顶之灾”。江铃控股旗下的陆风品牌曾经也红极一时,但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其产品力、营销力、体系力变得有些匮乏。而且由于造型酷似路虎车型的原因,陷入“抄袭案”中,最终被判决停止包括生产、展示、预售和销售陆风X7的不正当竞争行为。

       当然江铃控股也在一直寻求补救措施。去年8月16日,新江铃控股正式起航,股东方包括江铃汽车、长安汽车、爱驰汽车。其中第一大股东爱驰汽车为收购江铃控股50%股权付出了约17.47亿元人民币的代价,其中10亿元计入注册资本,7.47亿元计入资本公积。

       爱驰汽车是前沃尔沃中国销售有限公司总裁兼CEO付强在2016年创立的造车新势力企业,入股江铃控股则直接拿下造车资质及工厂短期内,江铃控股也希望利用爱驰在智能化、网联化方面的技术优势,提升现有产品的智能化、网联化技术水平和市场竞争力,但从目前情况来看,收效甚微。

       从混改完成至今,新江铃控股已经进行多次调整。公司组织架构也都进行了新的调整,引入了爱驰汽车的高层管理团队。但对于庞大的汽车产业链来说,可能还需要很长时间才能显现出效果。

       2016年捷豹路虎有限公司以不正当竞争和侵害著作权为由诉至法院,指控陆风X7车型涉嫌抄袭路虎揽胜极光的车型设计。历经三年,2019年3月法院作出一审判决,裁定陆风X7抄袭路虎揽胜极光设计,并向路虎支付赔偿金150万元。此后,江铃控股向最高法申请再审,称不服北京市高院作出的行政判决。2019年12月,最高法终审裁定驳回江铃控股提出的再审申请。自此,陆风X7抄袭路虎案完结,江铃控股赔偿150万元。

       “汽车企业困难时期来了,能活着不容易”,业内人士说,疫情起了催化剂的作用,加速行业淘汰升级。江铃控股及陆风汽车停产至何是未知,但市场的变化已经让他们难以生存。数据显示,江铃控股2019年1-7月累计销量为157,473辆,同比下滑21%。此后由于江铃控股股权变更完成,长安汽车并未再披露江铃控股的产销数据。

       从产品来看,陆风荣耀、陆风逍遥成为该品牌的主销车型,X系列车型几乎淡出市场视野。由于品牌竞争力下降,陆风也面临着更多的市场难题。中国汽车行业进入第三年的寒冬期,让很多车企难以生存,如今随着疫情的发生,进一步加重了车企的困局。有消息指,随着部分车企宣布停工停产并且下调工资,如此持续下滑也会迫使员工主动离职。

       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副秘书长师建华称,销量前十位的车企市场占比首次超过90%,“边缘企业如果撑不过去,那只有被淘汰”。仅2019年,包括众泰、君马、力帆、海马、猎豹汽车、北汽银翔、比速汽车、华泰汽车、东风裕隆等均出现销量大幅下滑,企业经营困难的局面。业内人士预计,未来大部分中国自主品牌将消亡或被兼并,本土车企最终恐只能剩下10家左右。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引进雷诺后,江铃集团新能源却后继无力

       之前跨国车企公布的半年财报显示,包括大众、戴姆勒在内的许多跨国车企上半年都出现了巨额亏损,对比来看,中国车企的表现要好得多。

       已经公布半年财报的7家自主上市车企都没有出现亏损,上半年都保持了盈利的状态,只不过上汽为首的五家汽车集团利润同比出现了两位数的下跌,而江铃和比亚迪却在疫情打击下反而出现了利润增长。

       上汽集团上半年表现并不好,虽然依然是国内最赚钱的自主车企,可是相比往日日赚过亿的辉煌已经颓废了不少。主要是因为自主业务尚不足以撑起大旗,上汽通用和上汽大众的表现也不如其他合资车企,所以拖累了整体业绩。

       东风汽车是上半年净利润跌幅最大的车企,只有依靠东风本田和东风日产两个日系合资公司支撑业绩,自主板块以及法系业务神龙汽车的表现都不好,反而是商用车业务表现优于整个行业。

       广汽上半年净利润跌幅很大,主要是自主板块广汽传祺表现不佳,亏损在10亿元以上,广汽还能保持盈利主要是依靠广汽丰田和广汽本田的利润贡献。

       吉利汽车上半年的表现算是中规中矩,对于净利润下滑的原因,除了疫情导致的销量下滑,还有一部分原因是为了刺激销量加大了终端折扣力度,以及在投资厂房导致的成本增加。

       长城汽车是五家车企中利润跌幅最小的,主要是因为在一季度利润暴跌184%之后,二季度长城汽车状态回升明显,净利润激增137%,所以整个上半年的净利润整体跌幅并不大。

       江铃汽车可谓一匹黑马,竟然在疫情冲击下实现了扭亏为盈,虽然半年利润只有2亿多,和其他车企相比非常少,但是能够停止亏损实属不易,主要是旗下SUV和皮卡销量增长明显。

       比亚迪的表现可谓亮眼,在众多自主大哥利润暴跌的时候它依然保持了增长,看来新能源业务很给力。虽然比亚迪的新能源车型销量也出现了下跌,不过上半年依然位列全球销量榜的前列。随着刀片电池和汉EV的推出,比亚迪在新能源业务上的领先优势还在扩大。

       本文为车林外传原创文章,转载请联系原作者并注明出处,抄袭必究。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江铃汽车股票为什么可以涨百分之11

       五菱宏光MINI?EV火的一塌糊涂,江铃集团新能源为何后继无力?

       12月15日车市观察讯,江铃汽车乘用车销售分公司在上海陆家嘴开业,江铃乘用车再次回归视线。同时,江铃集团新能源汽车也引起关注。

       2014年,意识到新能源发展机遇,江铃集团发布新能源战略。

       2015年,江铃集团抓住机遇,成立了专业从事新能源汽车研发、生产、销售和服务为一体的江铃集团新能源汽车公司。

       建立之初,江铃集团新能源汽车是江铃集团全资子公司,并在2016年、2017年曾分别获得发改委和工信部颁发的纯电动乘用车资质,也就是新能源造车双资质。同期还有北汽新能源、奇瑞新能源、长江等品牌获得审批。

       获得新能源汽车资质之后,江铃集团新能源汽车销量呈现一个爆发式增长。2017年,江铃集团新能源汽车销量达到3.3万辆,位列国内新能源汽车销量榜第6位。2018年,江铃集团新能源汽车销量约为5万辆。

       进入2019年,江铃集团新能源汽车销量成迷。有平台数据显示,2019年销量在1.5万辆左右,不足同期三分之一。

       2020年,江铃集团新能源汽车销量一日不如一日,9、10月份销量只有100多辆。

       江铃集团新能源汽车销量不断下滑,而一个汽车品牌却义无反顾的投入江铃怀抱。

       2018年12月,雷诺集团高调宣布,计划通过增资成为江铃新能源重要股东,江铃新能源将成为雷诺集团与江铃集团的合资企业。要知道,雷诺此时还在与东风合资中,东风雷诺销量也是出现下滑态势,产品线无法满足市场需要,却还向江铃新能源伸出"橄榄枝",谜一样的操作。

       2019年7月17日,雷诺集团和江铃集团宣布正式成立合资公司以进一步促进双方在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的战略布局。雷诺集团增资10亿元人民币,正式成为江铃集团新能源汽车公司的股东,拥有50%的股权,而江铃集团和中国农发重点建设基金有限公司分别持股37%、13%,新公司已完成工商注册。

       江铃集团和雷诺集团合作被看做是一个战略布局,是双方战略布局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这一新的项目,雷诺将进一步扩大在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的影响力,推动中国新能源产业的发展。江铃集团新能源也将通过此次合作整合资源,有利于公司后期的快速发展。

       然而,2019年引入雷诺集团作为大股东后,江铃新能源的销量便开始明显下滑。

       江铃集团新能源汽车现有6款车型在售,分别为易至EV3小雷达(微型车)、EX5(小型SUV)、E200N(微型车)、E200L(微型车)、E160L(小型车)、E100B(微型车)。其中,大多车型NEDC续航里程集中在200-300公里,只有一款车型EX5?NEDC续航里程为405公里,补贴后售价达到了12.58万-13.28万。

       江铃集团新能源汽车多款车型布局在微型车市场,销量与今年新上市的五菱宏光MINI?EV相距甚远。江铃集团新能源车型大多是"油改电"车型,失去补贴之后,没有任何优势政策,产品性价比低定价高,动辄5万多起售价格,在五菱宏光MINI?EV面前,毫无竞争力。雷诺虽然承诺导入相关产品,不过一直没有进展。

       江铃集团新能源汽车后继无力,已成既定事实。雷诺产品迟迟无法导入,现又宣布进军乘用车市场,在一条赛道无力追赶,换一条赛道接着跑?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吉利/长城/北汽净利下滑,江铃/比亚迪却大涨,为啥?

一,美股红盘报收。二,央行降准。三,江铃汽车业绩倍增,且高分红,历史上首次。四,周五量能放大,流入资金可观。

       根据同花顺IFND数据,江铃汽车涨停原因类别为新能源汽车+业绩增长。公司为国内轻型商用车行业骨干企业,生产商用车,SUV以及相关的零部件,前三季度净利润增长127.42%。

       江铃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是一家以生产和销售轻型汽车以及相关的零部件为主的企业。车,专用(改装)车,发动机,底盘等汽车总成及其他零部件,并提供相关售后服务;作为福特汽车(中国)有限公司的福特(FORD)E系列进口汽车品牌经销商,从事上述品牌汽车的销售(不含批发)。二手车经销,提供与汽车生产和销售有关的企业管理,咨询服务。

        [汽车之家?行业]?上期我们横向解析了五家上市车企的财报(上篇传送门),本期我们将聚焦北汽、江铃及吉利、比亚迪、长城三家民营车企。虽然不是我们有意制造“综艺效果”,但净利润排名后五位的这些企业更受人们关注,其中北汽当前面临最大危机,董事长刚刚换届却面临净利大降、利润奶牛意欲效仿宝马增持股比;江铃净利润逆市大涨,哪个版块在崛起;三家民营上市车企则是中国品牌的代表,他们的经营思路和策略如何?如何应对大环境带来的挑战?带着这些看点,让我们走近本期财报解读。

       ■吉利:赚得不多但被资本看好

就上半年来看,截至2020年6月30日,吉利汽车实现营收368.20亿元,同比下滑23%;净利润22.97亿元,同比下滑43%。就净利润跌幅看,吉利在北汽、东风、广汽之后,业绩低于人们预期,财报发布当天其港股股价应声下跌。

股市对吉利失望,原因不排除这位优等生此前一直表现得很好,比如2019年全年,吉利以82亿元的净利润仅次于上汽和东风集团,在中国车企中排名第三;而今年上半年的净利润相比去年同期几乎是拦腰砍,但不能忽略的一个前提是,今年一季度受疫情影响,车市几近停摆。

但资本市场与股市的反应不同,如多数机构给出的评级是买入或增持,技术分析指数给出的结论是买入。那么吉利为什么会被资本市场看好呢?我们从财报和最新公布的招股书中找找答案。

       『上半年业绩未影响资本市场对吉利的信心』

首先,从财报看,吉利正开始多条腿走路。财报显示,吉利上半年各业务板块的收入占比为汽车销售91.21%、零部件销售7.64%、使用权及其他1.15%。很多媒体称,作为一家车企,吉利汽车销售业务占比却逐年下滑,吉利在走下坡路,我们却持相反观点。第一,包括中国在内的全球汽车市场逐步下滑,说明大家都在存量市场竞争,接下来的市场厮杀只会更惨烈,仅在此处恋战只会反噬自身,不如放大格局找到新生增长点。

第二,吉利找到了新生增长点,因为吉利多年的研发投入正在“收果子”,其中知识产权的收入实现了从无到有,今年上半年收入4.2亿元,占比从2019年的0.44%增长至1.15%;除此以外,零部件的收入也在逐年提升占比,这说明吉利的盈利触角正开始向产业链上游延伸,这除了增加自己在零部件定价上的话语权外,多领域布局也提升了企业抵抗风险的能力。

其次,吉利一直维持着较高的研发投入,近五年的平均研发投入占总营收的5.4%;其中财报显示,吉利今年上半年研发投入17.21亿元,同比增长16%。这种魄力除了助力增加知识产权这一新盈利渠道外,也提升了自身竞争力,如今吉利已形成BMA、CMA、SPA和PMA四大全球化基础模块架构,造车效率不断提升。

再次,吉利是组织和资产管理的高手。对于资本市场来说,他们最担忧的是一家企业在成长过程中体量越来越大但组织臃肿、体系紊乱,而吉利的总资产周转率和库存周转率两个指标的综合表现相对突出,说明该企业的资产管理和运营能力较强。

最后,吉利在资本运作方面能力较强。比如吉利当前因即将登陆科创板备受关注,这一举动将进一步打开它在国内的融资渠道;而且国内上市后,吉利还将重启与沃尔沃集团的合并谈判,吉利汽车成为超级集团的可能性正在凸显。值得一提的是,吉利此前一直在全球市场低调的兼并购(详见《疯狂兼并购?吉利这些年都买了些啥?》),而这并没有影响到主营业务的发展,且现金流相对充裕,如截至6月30日,吉利持有的现金及等价物约202亿元。以上信息表明这家企业对于自身的壮大不是盲目扩张,而是有着自己的节奏。

车市下行大背景下,吉利的车也不好卖,上半年总销53万辆同比跌19%,全年销量目标也由141万辆下调至132万辆;盈利规模也在下滑,净利跌去49%。但从上述分析中我们能够找到资本市场看好吉利汽车的逻辑,而这也是支撑吉利继续成长和壮大的基石。

       ■比亚迪:业务多元化,净利润逆涨超去年全年

比亚迪是唯一一个实现净利润上涨的企业。数据显示,比亚迪上半年营收为605.03亿元,同比微降2%;实现净利润16.62亿元,同比上涨14%,半年净利超过去年全年的16.1亿元。另外,比亚迪扣非净利润(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为9.16亿元,同比提升24%。

从业务板块看,比亚迪上半年在汽车业务板块出现下滑,这源于比亚迪的汽车销量也受疫情等大环境影响,汽车总销量下跌30.45%至15.86万辆,但由于多业务均衡发展,比亚迪仍旧实现了盈利水平的逆市增长。这也是我们在看吉利财报时强调的,多业务布局更容易增强企业的抗风险能力。

资本市场也对比亚迪极为看好,在外界关注特斯拉市值飙升时,人们没看到,比亚迪的市值悄然间已超过了中国第一大汽车股--上汽集团。截至9月16日收盘,比亚迪市值达2875亿元,比上汽集团总市值多552亿元。

有人说,比亚迪作为一家车企,聚焦汽车才是主业。显然比亚迪并不这么定义自己,作为一家电池起家的企业,王传福2003年才带领比亚迪闯进汽车板块,随后进入城市轨道交通、半导体等领域,今年还顺势生产了口罩和消毒液业务,比亚迪一直在多元化成长。这是因为技术出身的王传福在创新面前不会轻易认输且坚信通过研发能够打破技术壁垒,而如今独立分拆出去的比亚迪半导体板块,其市值已升至300亿元,证明了比亚迪的技术实力和研发能力确实不容小觑。

在新能源方面,比亚迪在销量上出现大幅下跌,但比亚迪并不是个例。在今年上半年,新能源汽车总销量为39.3万辆,同比下降37.4%,在这样的大环境下,不少企业陷入亏损,如北汽蓝谷净亏损18.6亿元,在业绩上给北汽集团造成了很大困扰。

不过比亚迪仍坚持对新能源板块的投入,如在合资公司方面,与戴姆勒合资的腾势继续亏损,今年上半年亏损1.06亿元,但比亚迪上半年仍追加了3.5亿元的投资扶持;同时与丰田合资成立的比亚迪丰田电动车科技有限公司今年3月正式注册成立,双方对等持股各占50%。就当前来说,比亚迪在新能源领域面临特斯拉这样的劲敌,但比亚迪长久地投入和努力仍承载着不少人的希望。

       ■长城汽车:崛起的皮卡和海外业务成亮点

通过别有新意的营销,长城汽车今年赚足了声量和关注度,不过这些软实力还未转化为业绩。财报显示,长城汽车今年上半年实现营收359.29亿元,同比下降13.17%;净利润11.46亿元,同比下降24.46%。

与比亚迪不同,长城如今仍倚重汽车业务,该板块的收入占公司总营收的89%,这使其业绩受到汽车销量下滑的拖累。数据显示,长城上半年实现汽车销量39.98万辆,同比下跌13.14%。

今年上半年,受益于皮卡解禁范围扩大,长城的皮卡销量突飞猛进,上半年海内外销量突破10万辆,同比增长37.5%,也是长城旗下唯一实现增长的车辆类型。同时得益于全球布局,长城的海外业务正逐步提升,今年上半年海外销售2.6万辆同比增长1.7%。

不过由于较为倚重汽车业务,长城汽车预计今年全年的业绩表现或受拖累,将2020年全年销量目标从111万辆下调到了102万辆,净利润也下调了6.5亿元至40.5亿元。不过长城也正试图拓展自身业务,如成立蜂巢易创、诺博汽车系统、曼德电子电器及精工汽车等零部件公司,今年上半年零部件销售收入也占到了总营收的4.61%,是长城旗下各项收入中唯一实现正增长的板块。

       ■北京汽车:北京奔驰成支柱,戴姆勒增持风雨欲来?

在董事长换届的节点,北汽嗅到了一丝危险的气息。北汽股份披露的财报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营收778.54亿元,同比下降11.6%;公司权益持有人应占净利润为10.47亿元,同比下降65.7%。

从表面数据看,北汽赚到钱了,可喜可贺,但事实却是,北京奔驰相关收入749.2亿元,占到了公司总营收的96%;北京品牌相关收入为29.34亿元,占比总收入4%。也就是说,北京奔驰已成北汽股份的主要支柱,且是唯一的盈利来源。因为北京奔驰今年上半年毛利198.65亿元,而北京品牌毛利为-18.34亿元,亏损依旧。

往年北京奔驰也是北汽的利润奶牛,为何说北汽当下处境就危险了呢?这是因为北汽集团前党委书记、董事长徐和谊曾与戴姆勒谈判,在合适的时机允许戴姆勒增持北京奔驰股比。而戴姆勒此时迫切需要北京奔驰。

一方面,戴姆勒最新披露的Q2季度财报显示,这家巨头第二季度净亏损约153亿元,亟需北京奔驰增加利润贡献填补亏损;另一方面,北汽当前正处领导换届节点,对戴姆勒来说,非汽车行业出身的新任董事长姜德义,或许没有执掌北汽集团14年的徐和谊铁腕,此时效仿宝马提升股比或是最好时机。

就当前来看,戴姆勒想要提升股比,或仍需要跟北汽长时间博弈,因为一方面,就当前业绩表现看,北汽比戴姆勒更需要北京奔驰的利润贡献;另一方面,据知情人士透露,徐和谊辞任董事长前给北汽留了后手,未来北汽可增持戴姆勒股份,以超越吉利成为第一大股东。若上述情况属实,北汽未来可在戴姆勒要求增持北京奔驰股比时增加谈判的砝码。不过对北汽来说,在二级市场收集超过4.69%的戴姆勒股份并非易事,但这对于北汽来说是不得不出的一张牌了,否则围绕自身的危机将来得更快更迅猛。

如今北汽除了萎靡不振的自主板块外,还面临海外品牌提升股比的棘手问题,这对于新上任的姜德义董事长和北汽集团来说都非易事。而按照国家发改委给出的时间节点,到2022年乘用车领域的股比限制将全面放开,前有宝马和大众分别增持华晨宝马、大众江淮股份至75%,后有放开政策支持,如今的北汽烽烟四起,每一步都需小心斟酌。

       ■江铃:营收净利双增长,且净利增幅最大

一直不被看好的江铃汽车,今年上半年的盈利却十分亮眼,是十大中国车企中净利增幅最大的企业。财报显示,江铃汽车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140.73亿元,同比提升2.56%;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2.08亿元,同比大涨252.98%。此外,扣除非经常性损益,江铃实现扣非净利润0.5亿元,同比增长136.6%。

从各业务板块的收入情况我们可以看出,支撑江铃盈利水平提升的主要原因是整车销量的提升,数据显示,江铃今年上半年实现整车销售14.12万辆,同比上升3.33%。江铃在财报中给出的理由则是:开源节流。除了整车销量提升增加了收入外,江铃今年还持续推动降本增效、严控费用支出;看来江铃对于今年车市的严峻形势有自己认识的同时,还迅速梳理了应对方案。

财报显示,江铃今年上半年将销售费用缩减了16.11%至5.92亿元;同时,研发投入也相应减少9.93%至8.24亿元。为了应对今年严峻的经济形势,不少车企都采取了减少研发资金规模的方式,因为在疫情等导致的严峻形势前,保证公司资金流的正常运转是第一位。

总结全文:从上述财报分析可以看出,本期的北汽股份面临的情况不容乐观,除了业绩和销量双下滑外,合资公司股东也在虎视眈眈谋求提升股比,若戴姆勒等股东成功增持,将直接降低北汽集团的利润来源。而吉利、比亚迪和长城三家民营车企的表现相对优秀,依然是倚靠自身的造血能力良性发展,且三者的共同点还在于它们都在逐步扩大业务范围,寻求多条腿走路以提升抗击风险的能力,其中多元化布局的比亚迪今年上半年成功抵消了车市带来的不利影响,实现净利大幅提升。江铃则通过整车业务的优异表现实现了营收净利双增长,这样的成绩实属不易。

综合上期选手来看,这十大中国车企盈利各有渠道和手段,但就长远来看,需要提醒未能倚靠自主板块及主营业务盈利的企业,因为未来的市场竞争将更激烈、更透明,尤其是乘用车股比开放已成悬在多个国有车企头上的达摩克利斯之剑。而努力提升自主板块的竞争力和盈利水平,才是对冲未来风险的最可靠途径。(文/汽车之家?宋爱菊)

       好了,今天关于“江铃汽车大跌原因”的话题就讲到这里了。希望大家能够通过我的介绍对“江铃汽车大跌原因”有更全面、深入的认识,并且能够在今后的实践中更好地运用所学知识。